恒的意思:
1.永久;持久:永~。~心。
2.恒心:有~。持之以~。
3.平常;经常:~态。~言。人之~情。
4.姓。
恒的详细意思:
- 恒 [héng]
〈形〉
(会意。金文,从心,从月,从二。“二”,表示天地。本义:永久,永恒)
同本义
恒,常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恒者,久也。——《易·序卦传》
恒,德之固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传》
无恒安处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以求其恒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恒牙(恒齿。永久齿);恒风(持续吹佛的风);恒舞(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);恒制(长久不变的法则)
寻常;普通
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人恒状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又如:恒态(常态);恒恣(经常的状态);恒情(常情);恒品(常类;常物);恒士(常人,平凡的人);恒常(正常的规律);恒医(普通的医生);恒言(常用的言语)
〈名〉
恒心,持之以恒的决心 。
如:有恒
规律;法则 。
如:恒式(常规;常法);恒典(常典;常制);恒例(常规,惯例);恒规(常规)
即恒山 。古山名,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。五岳中的北岳
五岳:华、 岱、 恒、 衡、 嵩。—— 张华《博物志》
〈副〉
经常,常常
人恒过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国恒亡。
恒答言见。——三国魏· 邯郸淳《笑林》
又如:恒谈(常谈);恒常(常常;经常)
恒百科解释:
恒本读作gèng,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”所以恒本意为本意为上弦月渐趋盈满的样子,又通“亘(gèn)”指绵延,延续。“héng”是后起音。月亮弦、望有常,于是有了长久、持久的意思。引申特指恒心,用作名词,又引申为表示行为动作的经常性,用作副词。恒字的形容词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单用,常常组成词语使用,如永恒、恒久。恒也可作偏旁,暅、堩、䱭、縆都是以“恒”为声符的汉字。
恒组词:
恒造句:
1、虽然月亮会发光,但它不是恒星。
2、会留下长恒的终天之恨。
3、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
4、他没有恒心,致使工作半途而废。
5、虽说月亮会发光,但是它不是恒星。
6、我也被这永恒的意念弄得心神恍惚。
7、虽然他很孤独,但是有永恒的音乐为伴。
8、南宋小朝廷君臣恒舞酣歌,怎能不亡国呢?
9、老师勉励我们,凡事以恒,切忌一暴十寒。
10、学习任何知识,都须持之以恒,浅尝辄止是不行的。
11、驽钝的愚公敢于移山,那是在教我们恒心。
12、现在,有不少的孩子在学习上缺少恒心和毅力。
13、即使这样,他仍然无法判断究竟是他还是恒星在运动。
14、从能量守恒方面来看,想发明一台永动机不过是想入非非而已。
15、空中的彩虹,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?你自有你的绚丽。
本内容由汉字字典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jesmm.com/t/74801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