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人的意思:
1.谓能鉴察人的品行、才能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知人则哲,能官人。”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宋宣公 可谓知人矣,立其弟以成义,然卒其子復享之。”宋 曾巩《赠黎安二生序》:“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,而 苏君 固可谓善知人者也。”清 钱谦益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》:“择将如择医,以知人为能事。”
2.谓懂人事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赵简子 疾,五日不知人,大夫皆惧。”
3.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质诸鬼神而无疑,知天也;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,知人也。”郑玄 注:“知天、知人,谓知其道也。”
4.有智慧的人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且夫既登,而求降阶者,知人也。”林尧叟 注:“明智之人,乃能思降。知,音智。”唐 韩愈《赠太傅董公行状》:“公之将薨也,命其子三日歛。既歛而行,於行之四日,汴州 乱。故君子以公为知人。”
知人的详细意思:
- 知人 [zhī rén]
谓能鉴察人的品行、才能。
《书·皋陶谟》:“知人则哲,能官人。”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 宋宣公 可谓知人矣,立其弟以成义,然卒其子復享之。” 宋 曾巩 《赠黎安二生序》:“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,而 苏君 固可谓善知人者也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》:“择将如择医,以知人为能事。”
谓懂人事。
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 赵简子 疾,五日不知人,大夫皆惧。”
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。
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质诸鬼神而无疑,知天也;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,知人也。” 郑玄 注:“知天、知人,谓知其道也。”
有智慧的人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且夫既登,而求降阶者,知人也。” 林尧叟 注:“明智之人,乃能思降。知,音智。” 唐 韩愈 《赠太傅董公行状》:“公之将薨也,命其子三日歛。既歛而行,於行之四日, 汴州 乱。故君子以公为知人。”
知人百科解释:
知人,指要通过平时的言行,真正了解人的内心,要有知人之明。或做人要知恩图报,要古道热肠。
知人造句:
1、我一向自负有知人之明!我一向自以为有本领!
2、只有知人善任,才能人尽其才。
3、你别怪我趋炎附势,要知人在廊簷下不得不低头啊!
4、阁下既无知人之明,现被众叛亲离,也属理所当然!
5、他们一下班,就坐在茶馆里知人论世,洋洋自得。
6、刘邦知人善任,任人唯贤,因此战胜了项羽。
7、的确是,葛林先生根本没有知人之明。
8、毕士安一生为人正直,勤于政务,治学严谨,知人善任。
9、从他知人论世的言论中,可以看出他的阅历很丰富。
10、王厂长一向是知人善任。
11、这人当面说好话,背后起歹心,原来我是错看他了,知人知面不知心啊!
12、知人知面不知心,我收留了这个人,不料他是个惯偷,窃了我半生积蓄,真是风中残烛。
13、一个企业的领导要知人善任,在安排下属工作时要用其所长,避其所短。
14、这位厂长政治性强,业务熟练,又能知人善任,赢得了大家的信任。
15、发现人才、培养干部、知人善任的能力。
16、他知人善任,邀集了一大批社会名流。
17、作领导的,要有知人之明,才能用好干部。
18、每个人的缺点不写在额角上。知人知面不知心。
19、惟有两行低雁,知人倚画楼月。
20、唐太宗记取隋煬帝灭亡的教训,实行偃武修文,知人善任,为大唐帝业打下良好基础。
本内容由汉字字典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jesmm.com/t/70148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