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的意思:
1.(~儿)说话或诗歌、文章、戏剧中的语句:戏~。义正~严。~不达意。他问得我没~儿回答。
2.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做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
3.语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。
词的详细意思:
- 词 [cí]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言,司声。本义:言词。按,“辞”、“词”在“言词”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。但在较古的时代,一般只说“辞”,不说“词”。汉代以后逐渐以“词”代“辞”)
同本义
词,意内而言外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词色甚强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
听妇前致词:三男邺城戍。—— 杜甫《石壕吏》
门者故不入,则甘言媚词,作妇人状,袖金以私之。——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又如:名词;动词;形容词;词色(声色);词锋(犀利的文笔,好像刀剑的锋芒);词不达意
诗文中的词语
纵豆蔻词工,青楼梦好,难赋深情。——姜夔《扬州慢》
又如:词科(文词科场;科举考场);词场(文坛、文苑、文辞荟萃的地方;文词科试的场所);词翰(词章);词章(文辞的通称。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)
状纸;诉讼
次日,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,正值知县坐早堂,就喊了冤,知县叫补进词来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词状(状词;诉状);词因(原因,情由。多指供词,讼状所陈述的内容);词讼(同辞讼。诉讼)
文体名,诗歌的一种 。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
〈动〉
说,告诉
其词于宾曰。——《礼记·曾子问》
词百科解释:
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。同时,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,萌芽于南朝,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。到了宋代,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,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。词最初称为“曲词”或者“曲子词”,别称有:近体乐府、长短句、曲子、曲词、乐章、琴趣、诗余等,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,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,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、句数,每句的字数、声调上都有规定。
词组词:
词造句:
1、我想完成作业,可是不会用词造句。
2、古人写诗对用词很考究。
3、这篇文章文字流畅,用词老练。
4、律师的律词言之有理,无懈可击。
5、修改文章时错词必改,陈言务去。
6、这首词如驴鸣狗吠,粗劣之极。
7、一个词有本义、引申义等义项。
8、老师批评我作文用词不当。
9、慷慨的吝啬鬼在用词上自相矛盾。
10、这首词当属阳春白雪之列。
11、这里有几个词用得不恰当。
12、他的讲稿用词很委婉。
13、悲情入词入赋,余音绕梁千年不绝。
14、节俭一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司空见惯的。
15、锥处囊中的相近词是锥出囊中、囊里盛锥。
16、我看不出这两个词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。
17、居易急求人知,意陈于词,遂令老妪能解。
18、我们写文章用词要准确,选材不能牵强附会。
19、其所作之词,一字一珠,非他家所能及也。
20、李白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、好词。
本内容由汉字字典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jesmm.com/t/60738/